【中醫夢】價值選擇與邏輯思辨在中醫


今年蔘蔘繼續延續去年血淚中醫夢專題

這次邀請到兩位小蔘蔘逐夢的過程,

今年的中醫系跟去年大抵沒有甚麼差別,只是多了專科的議題

希望要進入中醫系,對中醫有宏大的願景孩子們能夠從這個專題獲得你們需要的資訊

再畫下你們寶貴的志願序。


蔘蔘祝各為孩子美夢成真~



價值選擇與邏輯思辨在中醫

作者:CM51 小蔘蔘-張淳皓,目前大三


回首兩年半的學院歲月,有些了解與體會。有人生的體悟也有中醫的想法,但本篇是中醫夢,是對中醫的所見所思,其餘的想法我都扔在我的IG上(附於文末),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看看去迴響

那我就先用中醫學習當個引子吧!在一堂課上有同學向蔡岳廷老師提出一個大家都很徬徨也很想知道的問題:「到底在學校要不要多出去外面跟診與學習?」,老師給出了很有趣的答案:「沒去學的,有時候反而混得比較好

老師回憶一次同學會的席間,發現當年每堂課都在睡覺的同學反而現在有幾間聯合診所!他訪談了一下這個因為照顧小孩過於疲乏而常常睡覺翹課的後中朋友,因為她畢業後沒有學習太多派別的東西,就如同一張白紙一樣,所以就遇上了一位也是後中的學長教她很多東西,到了現在事業也是不錯。聽到這裡老師直白的說「最認真的人回學校教書,最常翹課的人回學校捐錢」的感慨。

很多時候其實很看運氣與機緣,在這個世界上站對位置,風口上的豬也會飛,豬會飛不是因為長了翅膀,而是有了強烈的風努力很重要,站在哪更重要,就像一些台灣當年的美國博士是美國教授缺學生所以好進,GPA 2.0的也大有人在現在中美貿易戰博弈連帶影響,美國大學已經不再錄取中國學生到頂尖領域,避免機密外洩,那些頂尖的學子頭腦何患其罪?我沒同情長期盜取機密的中國,但時代巨輪一轉動,站錯的人就被輾成地上的標誌了

家父也是中醫師,他本身沒有很認同學校的教育方式,所以在課業上沒有要求,只有要我把基礎打好,所以我前兩年沒有很積極地到處聽講座和上課,就只有把基礎的理論課程反覆唸過了解而已,到了大三上身邊有些同學開始非常徬徨,他們對於一畢業就要開始面對病人卻因為學校教授的東西實在非常有限而感到害怕,到處聽課與了解學習資訊,俗話說得好:站在風口上的豬也會飛,我也被感染了那一波惶恐的感覺,加上家父認為在一出道就將他的所學教給我是太嬌生慣養了,所以有說出在沒有出去闖盪一些年是不會輕易教授所學的(很多中醫老蔘其實都是這樣的想法),而只是等畢業後再慢慢深造這樣的想法也逐漸被那份不踏實感給修正了,覺得仍然要累積一定的中醫實戰能力才不會慌。所以就到了同學順口推薦的部落格看一看某個學派的文章,經過思考與判斷後,我認為這個學派是我現在看到比較成熟與完整的,因此開始加大時間與精力的投注,而我也認為實地去了解與臨床的結合,會是更佳的檢驗手段,大家也看各種半吊子的自圓其說看煩了,中醫是臨床的一門技術而不是哲學,如果臨床上沒用的東西差不多也就可以捨棄了

回到剛剛蔡老師回應的:「要不要在學校就開始向外學習」,其實他也認為不用一窩蜂地到處跟風,第一是因為如果一項技術學完之後沒有每日反覆的練習與精熟,很快就會遺忘,那就等於白學了。試問參加過針研的各位在沒有每日練針後還記憶多少?第二是如果基礎理論不牢,學習上是很難事半功倍的,有教授認為在該年級再做該年級應該做的事,原因是要掌握高等技術前基本的理論基礎是要完備的,舉社會發展例子來說:超英趕美的結果是中產階級的人數跟不上,短期間或許數字成長,但長期來說下一代的成長可能就會因為前面實力累積不夠而不能維持甚至消亡,厚積薄發的意義在此。第三是剛開業的時候其實你很難有很多患者,那是正常的,所以就趁那時候好好到公會學習,公會的課程多到你這輩子無法學完,加上這輩子到死大概都要努力學習才行,所以在學校就要完成所有需要的教育也是蠻不正確的想法

我是認為在大學中要培養邏輯與思辨的能力,能夠分辨什麼是對的什麼是真實的,而不是用信仰的方式望著中醫,沒有人的說法一定是對的(包括我說的每一句話也是XD),不過信仰的東西盡量少一點質疑,別讓沒辦法驗證的自己變成下一個晚年的尼采,(信仰有信仰檢視的方式,看多了就知道了,年少無知還是少點批評為好,像是已經自成一派的高堯楷醫師的神隱中醫少年。本蔘我因為家庭關係對於氣功算是非常早就接觸了,不過僅止於感受,要用來導氣治病等則是倍受嚴厲禁止,原因無他,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是很偉大,但本蔘也是會有家庭與人生要顧的;再者將氣道導太通,就像雪隧開通之後,本來蜿蜒山路上的休息站就無人問津了,周邊組織受到給養也少,除了事業大有房勞小三問題,強大的氣功者一般不長命也是這個原因。)但中醫是技術不是信仰,所以務必以檢驗技術的方式去檢驗中醫,如果無法回答病人的「我的病在什麼部位?我的病現在狀況怎麼樣?我的病預後怎麼樣?開這個藥下去可能會有什麼樣的效果?多久會好?」這些基本的病人會問的問題是不行的,這是醫學技術應該要能夠回答的部分

有人會說:「到底中醫科不科學?」
技術跟科學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技術要求的是再現化。就像是如何打造出十萬顆高精度的螺絲一樣,如果到業界跟老闆說我很"科學",但是工廠要求的是技術,你標榜自己很科學也不會錄取,這也在近年了解到工廠業界的生態後,非常震撼:很多從大學學術殿堂出來的新人常常要求產線的哪些部份要升級哪些部份要調整,但是生產線上的老黑手機器摸熟了大致上就知道生產線上哪些是可以的哪些是不行的,為什麼這個步驟不可以省略,為什麼那個步驟其實是多餘的。的確是坐而論道很簡單,但是到了現場東西就是和你想的不一樣。技術就是再現的方法,科學則是解構的一種敘述方式,科學可以幫助你解構完這些技術如何再現化的更方便或是提升,但純粹談論科學在技術面上是不可行的,一定要有臨床與實地操作後,科學的解析才不會天馬行空。再舉個例子:AI研究藥物,最近有科學家出來表示:AI現在研究生物技術還言之過早,我也有聽過MIT教授講解一系列有關AI與自然語言的相關講座,講師有提到AI並不是人類能夠直接了解到一項結果是否是有益或是無意義,需要人類去幫助AI定義出哪些是對人類有益的結果(即所謂獎賞函數),現在AI雖然強大,但是人類在定義好結果上還沒有很完整,所以出來的數據常常是沒有意義的。當然不諱言AI在判斷上有極佳的準確率,也不會因為心情疲勞程度而有所差池,所以仍然要多去了解它並學會去運用它來幫助自己有更佳的診斷。

回到技術與科學,技術其實是比科學更加廣大的領域,用三個簡單的領域名來幫助大家理解:「科學/科學,但未探索的領域/完全未曾被探索的領域」,所以大家也不用被西醫好像跑在前方科學的背影所惋嘆,中醫累積的技術是相當多的(不過不諱言有很多是不成熟的,建議大家用臨床去試,留下100%沒有模糊空間的技術),畢竟中醫可是用了幾千年數十億生命累積測試的臨床研究,所以有很多東西是可以去實驗再現化把它找出來的,但是要避免被過去文人(上醫醫國下醫醫人,所以很多文人多少都接觸過一點中醫,但是接觸的又不多,所以妄加批評而沒有臨床經驗的人也很多,加上文人相輕)隨意著述的文章所誤導,大致上技術就是技術,是冷冰冰的臨床操作指引,不太會有所謂文化解釋衍生在裏面,如果一看到文章開始各種天人感應什麼的,大致上後面那一段很有可能只是運用文化上的形容詞來解釋病機或是醫理,跟所謂宇宙大道理其實沒有太大的關係,做出高精度的螺絲跟醫人是一樣的,沒有太多談玄說理的空間。就像是印度人為什麼用右手吃飯?並沒有所謂宇宙玄理的存在,只是因為他們習慣左手用來擦屁股,為了衛生不要拉肚子而已,如果你看到印度的廁所沒有衛生紙只有一桶水跟水瓢,你上完廁所大概一整天不會想碰你的左手吧,現場去操作後就有它的邏輯,也沒什麼好解釋的了。

最後是家父非常要求的醫德,就像最近很紅的影片「美國教授為什麼要求你不要作弊?因為作弊這個習慣會養成,學生時代養成作弊偷吃步的習慣,日後在進入職場後壓力更大的時候,人可能會經由最習慣的路徑解決問題,這會影響甚鉅,所以要養成在學時不作弊」,或許道德並不是現今太重視的部分,但我希望能夠用嚴謹的態度去對待每個生命,養成習慣之後,才不會在疲累的職場上潦草行事,開口動手便錯,那也是殺人

期待大家成為精密而不失溫情的良醫



作者instagram IDa5a2a0a0a1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