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夢】中醫蔘身深幾許



歡迎大家來到蔘蔘的血淚新專題─「那些年,蔘蔘一起追的中醫夢」

每一年的此時此刻,會看到許多抱持夢想的孩子,不畏艱辛,克服重重困難來到中醫系

一屆一屆恍如隔世,猶如一場夢,故有此名。

「中醫夢」系列邀請 目前就讀中醫系的小蔘蔘 及 在執業/開業的大蔘蔘,

以心得的方式 分享他們的 所見所聞 和 肺腑之言。

字字珠璣 讓 對中醫系充滿想像的孩子 能略窺中醫生涯一二




中醫蔘身深幾許


作者:CM44 中蔘蔘

十年磨一劍

  養成一個中醫師時間很長。
        由於必須兼具現代醫學的知識和科學的基礎,光是純中醫養成就要六年,如果要雙主修醫學系,需要七年。學士後中醫已經有一定基礎,所以只需要五年畢業。必修的學分遠勝其他科系,考試難度又很高,這意味著在學期間的中醫,大學生活勢必比較平淡。尤其是對於雙主修西醫的學生來說,三百多個學分,你要念的書極多,考試量也極多,知識量極大,必須有心理準備。討厭學習知識、不喜歡看書的特質,來念中醫系會很辛苦。

        不過,中醫學是一門很有魅力的學問,與現代醫學講究從基礎理論架構、實事求是的數據分析的理性思維方法不同。如果說現代醫學是朱熹崇尚的理學,那麼中醫可以說是王陽明講究的心學,它很靈活、很貼近臨床,會非常在意病人的主觀感受,有不少難以量化的特性,造就中醫和西醫的差異。

        針對學習中醫這門學問,我想先說明幾件事。

        既然是古老的醫學,如果想深入學習,文言文必須有一定程度的基準,古籍的內容才能直接閱讀。尤其是中醫奉為圭臬的傷寒論與黃帝內經,更是秦漢時期的古文,沒有一定造詣,就只能藉由旁人的解釋來學習,就多一層隔閡。古籍的成書年代,其文化背景和時空條件、慣用語法等等都讓閱讀變得困難,有時候作者還會用地區方言撰寫,會很崩潰。不過目前的教科書,古文比例不是很多,基礎知識大多都有白話文的解釋能參考了,文言文能力是給你繼續成長用的。

        其次,這門學問已經累積了幾千年。
        光是醫學理論就有幾十種,醫學著作多到需要用專書(譬如說有本書叫做「三百種醫藉錄」)來簡介其內容,更不用說其中的名詞術語又多又雜,有時語意不清、有時誤用、有時一詞多義、有時多詞一義、還有人專門寫書但臨床經驗很少、反之也有人看病很厲害但是表達有障礙的,學生常常看書看到頭昏腦脹,在所難免。

        還有一個常見的問題是,與現代醫學理論無法相容。
        這部份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有人選擇偏向現代多一點、有人選擇傳統,都無所謂,理論無法相容,並非一定要分出對錯高下,而是在當時的條件之下,如何想辦法做出對病人最好的選擇。醫學不能夠脫離臨床存在,中醫也一樣。也許中醫不全然由科學構築,也同樣必須盡量符合臨床實際情況,不能夠光靠空想、臆測,治療要有憑有據。

        最後,關於中醫師的手。
        望聞問切,是中醫師診察的方式,其中切診是最多學生關心的點。對筆者目前的體會來說,把脈的技術要好,三分之一靠天生的靈敏指覺、三分之一是努力不懈的鍛鍊指覺,三分之一要有好的學習機緣。得有質地好的材料,也得遇上好的師傅認真打磨才能成就一塊玉的明亮光潤。


師徒制 

        學習中醫還有一個困難點,就是中醫的養成有一部分很難靠學校來教。知識方面的教授大致沒問題,問題在技術方面難以在短時間內傳承,也難以用一對多的方式教學。中醫傷科的整復手法、把脈的技術就是比較困難的部份,學校既然難以滿足這些需求,臨床又必須使用,在這樣的前提下,許多人選擇到學校外自己拜師學藝,有時也必須付出一定的學費。


中國學歷危機

        在台灣,中醫入學門檻很高;在對岸,有中醫系的學校很多,學制紛亂,也造成中醫程度良莠不齊。想要當中醫,又考不上台灣中醫系或學士後中醫系的人有些會想到要去對岸拿學歷。中國的中醫薪資報酬平均較低(醫學亦然),台生在中國執業也沒有那麼容易,自然會想回台灣執業。

        在中國學習中醫的台灣人數以萬計,目前法令是不開放,但是這是法令問題,當世界各國紛紛承認中國幾間特定學校的學歷之後,台灣的法令規範能維持多久,是一個潛在的危機。


中醫師的工作條件 

        首先,醫師類別通常都是高工時的,且目前不適用勞基法保障。中醫師除了極少部分需要輪班,一般來說工作內容多半是門診診療病人。在大醫院工作的中醫師還會需要去看住院病人的會診,在住院期間與協同西醫一起進行治療。

        中醫師的治療手段有針灸、藥物、推拿和拔罐等,其中若是以針灸和推拿手法為主,會需要比較多體力,也容易職業傷害。至於藥物部分,由於台灣本地產的中藥貨源有些限制,十之八九還是仰賴向中國進口。物價波動再所難免,好的藥材不易取得,所以中藥的品質、價位變化度是很大的,必須隨時調整。所幸過去民眾關心的重金屬和農藥殘留問題,近來已經有比較完善的把關,這部份疑慮較小。

        目前中醫雖然有納入健保給付的項目,但是中醫診所已趨於飽和,且尚沒有總量管制*,未來中醫師的面臨的挑戰,如何經營診所、如何在健保低給付的情況下中生存、如何維持病人數,這些問題將會越來越嚴苛。

*總量管制:對於整個行業的人數,有因應現實條件進行限制。換句話說,每一年訓練出的中醫師可能供過於求,若是市場不夠大,中醫師的人數又過多,就會發生僧多粥少的情況。
可參考:蔘蔘養蔘日記-中醫生的總量管制


什麼條件適合從事中醫? 

        這取決於你想要成為哪一種中醫師。目前中醫師的發展主要有兩種,多數會以臨床診治病患為主,有少數人會往研究的方向發展。當然內容就包羅萬象了,臨床型的醫師都必須具備中醫理論的基本能力,有些會不斷深化傳統的知識和技能,也有人兼具中西兩種醫學的長處;而研究型的醫師多數會在教學醫院及學校內鑽研學問,提昇中醫藥機轉及有效程度的理解。

        通常在大醫院或是學校附設醫院的中醫部門會比較有機會接觸研究。中醫在研究方面越來越重視讓證據說話,重心逐漸從著重於考據典籍的方向轉為實證醫學導向,目前有逐步興盛的趨勢,而除了台灣,日、韓、中國,甚至是歐美國家,也都有在進行傳統中醫的相關研究。唯台灣在中醫研究的資源及經費方面略嫌困窘,稍感遺憾。


從業之路

  現行制度之下,從業有兩大難關。

        第一關,中醫師要執行業務需要中醫師執照,這就要通過國家考試。現行考試制度是兩階段分試,通過率大約是8-9成。取得執照之後,就可以執業,但是現行制度無法就此開業。

        第二關,叫做「負責醫師訓練計畫」。這個為其一或兩年的制度當初是為了讓中醫師的程度繼續提昇,對臨床決策有更通盤的了解,但是,目前中醫診所開業需要先通過這個制度訓練,然後才能夠開業。另外是,負責醫訓練的制度,是103年後才上路的,相對來說還不是很成熟,直到今年都還在修改,甚至有修改或廢止的提案提出到公共政策參與平台上,且也超過5000人連署。這個訓練本身不支薪,僅提供訓練經費給執行訓練的單位,導致白天要接受訓練的中醫師,如果只單純訓練,會沒有收入來源,必須靠著晚上在診所看診維持生活所需。

        至於收入的部份,以筆者所知,大醫院的住院醫師月薪會落在50k-80k之間,診所的變動比較大,關乎看診數量、執業地點、大環境的健保與自費條件、門診患者數量等等,造成薪水變動幅度大,有同時接受負責醫訓練的話月薪通常落在30-50k,診所負責人、醫院主管級醫師等則較有機會突破200k。這是現在的大致情況,在中醫師沒有總額管制的條件下,未來如何改變,尚難預料。


總結

        中醫是一種獨特的學問,歷史悠久,主要以望聞問切來感受病人的訊息,並且運用邏輯及經驗進行診斷治療。千百年來的演化,中醫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現代的中醫師要溫故、也要知新,知識比古代全面,但過於繁雜的龐大資訊往往讓學習者無所適從,需要更多時間成熟。

        診治病人很難,它需要大量學習,需要隨時反省自己,也需要跟上時代,而絕大多數的時候,下的功夫很難得到立即的回饋,挫折常有,苦惱常多。但是幫助病人的成就感是非常大的,這一點無論中醫西醫都是一樣。



↓「那些年,蔘蔘一起追的中醫夢」更多文章 ↓


開業人生 (CM38大蔘蔘 著)
風雨飄搖 (CM44中蔘蔘 著)
在中醫之前 (CM46小蔘蔘 著)
中醫點線面 (CM49小蔘蔘 著)
中醫系Q&A (CM50小蔘蔘 著)
回首其實也沒蕭瑟過 (CM51小蔘蔘 著)
接觸中醫 (CM51小蔘蔘 著)
給學弟妹的期盼  (CM52小蔘蔘 著)

留言

熱門文章